2024年国家基金获得者风采展示(二) 田野·文本·教学 ——记澳门百利宫,澳門百利宫娱乐场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孙芸霞 骐骥千里,一日而通;驽马十舍,旬亦至之。 ——刘安《淮南子》
孙芸霞,女,博士,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、副教授,主要从事民族共享节日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。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、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会员、兰州市社工协会第一批专家、澳门百利宫,澳門百利宫娱乐场首批“艾黎学术英才”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。主持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西部项目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、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12项,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;参与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、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等11项;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;博士论文获专家组匿名评审“五优一良”;参编学术著作2部;研究报告被地方政府采纳应用;研究成果获甘肃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(主持)、甘肃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(参与)。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“创新、创意及创业”挑战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、甘肃省特等奖,全省排位赛第六名,本人荣获“最佳指导教师奖”。
节日与田野碰撞:有苦有乐也有甜
孙芸霞老师的眼中,田野不仅仅是研究的场所,更是心灵的归宿。她深知,只有真正走进民间,才能深刻理解文化的精髓。
初做田野,苦大于乐。如何做田野?需要准备什么样的调查工具?如何进入田野点?怎么样才能与当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,获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?这些在受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眼中,是初期的必修课,可是孙芸霞没有这样的先决条件。她前期学习中没有参加过田野调研,工作之后一直做行政,面对田野的时候几乎是一筹莫展,再加上连续申请科研项目3年颗粒无收!这些经历让她无数次想到放弃。
持之以恒,苦中作乐。或许是科技处工作时接触到的学校科研精英们的榜样作用,或许是“拉扎节”那神秘瑰丽的独特风情的吸引力,或许是她本人持之以恒的坚韧心性,或许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让她坚持了下来!不懂就去学,查阅资料,请教同行,背起行囊踏入田野!一开始找不到特别懂的行家,就去咨询每一位碰到的当地人;不明白地方仪式中古朴繁复的多种符号,就虚心请教当地的仪式主持者。大雨滂沱时,满腿泥水,车轱辘被陷入泥泞中,当地人帮着抬出来;满天繁星时,坚守阵地,困到用手掐自己才不会睡着;单侧悬崖路,也曾驾车前行;找不到旅馆,借宿在农家的大炕上,与留守的小媳妇闲话家常……这些田野经历,让她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,深刻理解了“拉扎节”背后的社会结构与独特价值,撰写的项目申请书质量逐步提高。2019年,《莲花山地域汉藏民族共享拉扎节调查研究》(19YJC850016)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立项支持,同年考入西北民族大学尹伟先教授门下开始攻读博士,真正开启了孙芸霞的科研之路。
田野与节日交融,喜悦盈怀。在节日期间开展田野调查,其实除了苦,澳门百利宫,澳門百利宫娱乐场的是乐,是甜蜜!她常常被节日中流淌的甜蜜所打动,那是“拉扎节”期间家人团聚时的一颦一笑,是朋友相聚时的欢声笑语,是亲友互赠礼物的真诚祝福。这些甜蜜的情感,在节日的氛围中被放大,传递给每一个人。她也会为节日带来的文化体验感受到甜蜜。这片矛盾冲突曾经十分尖锐的土地上,当地人通过庆祝节日、仪式习俗、传说故事,努力用“民间智慧”构筑起一片“上半年唱花儿,下半年吃拉扎”的节日沃土。这种甜蜜的体验,成为她学术生涯中难忘的回忆和宝贵的财富。
图 孙芸霞老师田野工作及学术交流剪影
文本与历史:字里行间,流淌着文化的血脉
阅读文本,全面广泛,精挑细选。要阅读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已有成果,包括学术论文、专著、研究报告等,这些成果提供了前人的研究视角、方法和结论。通过大量阅读,孙老师了解到该领域关注者不多,研究层次也不高,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;此外,还要阅读国内外文艺理论,它们会提供了分析文化现象的工具和方法,能够帮助更深入地挖掘地方文化的内涵和外延;当然,研究地方文化更要阅读中国历史和地方文献,历史是文化的积淀,它记录了地方文化的形成、发展和演变过程,虽然类似于“拉扎节”这样的区域文化现象没有被记录在古典史书中,但是通过阅读,可以逆推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,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其文化特质。
撰写文本,客观理性,升华自我。从田野回到书斋,需要将田野所获转化成文本。孙老师始终保持着对文化的敬畏和尊重。通过文本撰写,传达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,同时不断挑战自己,克服困难和挑战,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,将研究地方文化视为个人成长的过程。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,她不仅详细描述了“拉扎节”的历史沿革、庆祝方式、文化内涵等,还深入分析了节日所在区域的社会结构、社会生活对节日的影响和塑造。她运用历史学、人类学、文献学等多学科交叉方法,对“拉扎节”进行了全方位、多角度的分析,撰写的论文《拉扎节番司家起源考辨》被转载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账号“陇上非遗·名家专栏”,点击量近1万次,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关注;42万字的博士论文《甘肃拉扎节研究》匿名送审时获得“五优一良”,有专家给出了“填补领域空白”的高度评价。
2022年博士毕业后,孙芸霞老师正式实现了从行政到教学的身份转变;同时,从“莲花山区域”到“甘青宁地区”,从“拉扎节”到“多民族共享节日”,田野点从区域到跨省域,研究对象从节日个案到节日类型,她的研究也有了较大突破。2023年,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《共生理论视域下甘肃民间传统共享节会调查研究》获批立项;同年,研究报告《多民族共享节日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》荣获甘肃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;2024年,《甘青宁多民族共享节日研究》获批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西部项目立项。
教学相长:在知识的海洋中,我们共同航行
多年从事非遗相关研究,孙老师认识了一批有着精湛技艺的非遗传承人,借助教学活动与学科竞赛,她实现了科学研究、社会资源与教学工作的有效链接。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。在她的指导下,学生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“创新、创意及创业”挑战赛并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、甘肃省特等奖,全省排位赛第六名,她本人也因此荣获“最佳指导教师奖”。她还指导学生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四届“挑战杯”甘肃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甘肃赛区铜奖各1项;指导学生参加兰州市第二届社会工作实务技能大赛获奖励7项。她的教学相长理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,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图 孙芸霞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届社会工作实务技能大赛
“骐骥千里,一日而通;驽马十舍,旬亦至之。”孙芸霞老师说,有毅力者成,反是者败。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遇,面对怎样的挑战,都应铭记于心——毅力是通往梦想彼岸的桥梁,是点亮希望之光的火种。只要心中有光,脚下有力,有毅力者终将有所成就,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